查看原文
其他

“巨浪一号”的飞天密码,就在这些“干打垒”里……

央视军事 央视军事 2023-01-05


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

历史坐标系中

“巨浪一号”光荣在列

今年

是“巨浪一号”试射成功40周年

前不久

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重回故地

共同追忆那段岁月


突破困难重重

“巨浪一号”在艰难中起步

这些土房子

在内蒙古当地叫做“干打垒”

上世纪60年代

一批有志青年来到内蒙古大青山脚下

在没有实验室

没有任何可参考资料

生活艰苦的条件下

秘密开启了我国一项重要的

武器装备研制工作

“巨浪一号”固体潜射战略导弹

从这里蹒跚起步

走过了漫漫17年的研制之路

几十年后

再次回到大青山

当年参与“巨浪一号”的科学家们

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而一个个熟悉的场景

却让他们记忆里的热血青春

又一次在心头燃烧

时任“巨浪一号”副总设计师

侯世明回忆:

1965年

我国恢复导弹核潜艇的研制

如果没有导弹

怎么能称为导弹核潜艇

那等于是形势所迫、别无选择

……

我们这边摆床

中间是图板、办公桌

一开始烧的就是煤炉子

画图时烟一熏有多脏

就是这种办公条件

“巨浪一号”的研制进程用了近20年

漫长的时间里

经历的困难我们难以想象

在历史展馆里

“两弹一星”元勋

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的女儿

黄道群讲述了父辈

战胜困难的“成功秘诀”

黄道群说:

“对于我父亲来说

导弹事业是他的生命

他心里唯一的愿望

就是希望通过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使我们国家的国防强大起来

这是他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后

一直豁出命来干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很认同一点

就是要用科技的力量

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

不再受人欺负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个“功勋试车台”

是巨浪一号研制过程中

固体发动机的重要试验场所

承载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航天科工某院原副院长韩振营:

“这个墙面的斑驳

就是不停地烧、火烤的

特别在这个窗口上

钢铁都被融化掉了

这就是钢水融化下来的痕迹

我们就把它叫做‘功勋试车台’

就是因为它经历的太多了

承载了成功的喜悦

也承载了失败的悲壮

有一种情怀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也要把航天事业搞下去

1982年10月12日下午3时22分

渤海上空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我国第一型潜射导弹“巨浪一号”

水下发射试验成功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

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

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时任“巨浪一号”主任设计师杨德润说:

“我们具备了

潜艇导弹的制造或者研制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后来的固体型号

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走下去的”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

依然在为国防科工事业奋斗着

40年沧桑巨变

当年的“巨浪一号”

为我国固体导弹事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它凝聚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研精神

如今更是代代相传


致敬!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7《军事报道》

推荐阅读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孙毛宁

记者丨杜娟 张瑶 周耀星 冷俊鹏

范海超 淳于怀涛 张天宇 姜舟

编辑丨李红

视频编辑丨张可宜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